中心动态

武汉大学徐友珍教授应邀来我中心讲学

2023年12月15日晚,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特邀武汉大学徐友珍教授莅临中心做研究报告,题目为《国际史视野与跨国危机研究的创新问题:以缅北国民党军问题(1950-1953)的“国际化”为例》。本次讲座由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魏炜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朱大伟副教授,中心成员刘红良副教授、杨珍华副教授、王锋博士、周余祥博士、宋海群博士出席参加,另有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参与学习交流。讲座开始前,主持人魏炜教授介绍报告人徐友珍教授,现场师生给予热烈的掌声。



首先,徐友珍教授围绕“冷战史研究与国际史取径”梳理了冷战史研究自50年代以来的传统学派、修正学派、后修正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的变化,引出了如今冷战史的“国际史”视野的新动向。紧接着徐教授以1950-1953年的国民党军问题为典型案例,介绍了如何利用中、美、英、台、缅、泰、以及联合国的多方档案,爬梳史料。关注其中的多边互动,在缅甸的国民党军问题如何从一个事件,上升到诉诸联合国大会的国际事件。同时也应关注各个参与方利益与决策的动态变化,和其自身决策机制所造就的特殊之处。最后,徐教授提到做国际史研究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探讨了国际史研究的视野、资料、研究方法。


在互动环节,徐教授一一耐心地解答了提问者关于史料、档案搜集和辨析的诸多问题,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深的学术造诣赢得在场师生的高度赞扬。


最后,魏炜教授对此次报告做总结道,徐友珍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次精彩的关于国际史研究方法论的讲座,同学们应当仔细回味其中的档案处理方法和研究方法。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徐友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现代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华中地区负责人),研究领域为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冷战国际史,著有《分歧与协调:美英关系中的承认新中国问题 (1949-1951)》、主编、参编、参撰著作和教材多部,并在《世界历史》、《史学月刊》、《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上一条:“在文明交汇点上”学术研讨会预告 下一条:区域国别研究热的“冷”思考

关闭